七、行業(yè)發(fā)展
行業(yè)本身發(fā)展良好,鋼貿商又解決了資金問題。有錢賺了那肯定是行業(yè)的大發(fā)展了。鋼貿商想擴大自己的規(guī)模,鋼廠想提高自己的產能,沒鋼廠的地方政府想引起鋼廠……這又讓我想起了前面提到開加油站的故事。
同時這個行業(yè)被另一個重大的問題所困擾,那就是原材,煉鋼最大的原材料就是鐵礦石,由于國家戰(zhàn)略上的規(guī)劃,以及國內自身源材料的質量不夠好等諸多因素。當前我國鐵礦石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看以下數據: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2012年中國鐵礦石消費量10.5億噸,占世界消費總量的59.4%。中國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 2012年我國進口鐵礦石7.4億噸,進口金額達956億美元,進口量約占世界貿易量的65.5%,對外依存度近63%。
一面是巨大的進口量,另一面卻是恥辱的沒有定價權!08年年以前,鐵礦石都是通過談判來確定價格的,國內由幾大帶頭鋼廠成立聯(lián)盟參與談判,基本上一定就是一年。 但是09年后,就不一年一定了,而是依現(xiàn)貨指數來定價,價格隨行就市,波動頻繁劇烈。
再看抄來的數據:2010年至今,鐵礦石價格在600元/噸-1400元/噸波動,最大波幅超過700元/噸,年內最大漲幅超過70%,最大跌幅近40%。
自2003年至今,鐵礦石價格從每噸30美元漲至目前的每噸130美元,最高一度達到近每噸200美元,漲幅超過5倍。
近十年來我們在與對外談判中一直在敗退。一直在參與談判的中鋼協(xié)處于風口浪尖,而且09年又暴出力拓間諜門事件(詳情請自行百度),更是讓人大跌眼鏡。
盡管原材料的價格波動頻繁、巨大。但是在中國高速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市場有一定剛性需求的情況下,這個行業(yè)還是可以做的。畢竟高成本,就是售價就是了。
但是誰都明白,危機要來臨了。電抗器作用;
我提的想法僅是我個人意愿,當然不可能全按我說的去做,但這些起碼應該是大家認可的共識。就好比我們教育每個孩子要有正確的價值觀,要為誠實守信等等,你總不能說要求每個孩子都如此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所以教都不都了,這完全是兩碼事。
鋼貿商們已經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了,而且責任還不輕;
銀行所要道歉的,何止是鋼貿這一個行業(yè)。當然我承認他們不可能出一份申明說對某某行業(yè)現(xiàn)狀負責,但起碼他們這種只干錦上添花,從不雪中送碳的行為是為大眾所不恥,甚至指責。這期間若有相關人員收受好處(其實閉著眼睛都知道有沒有),怎么就不該付法律責任?
鋼廠現(xiàn)在自身處于困境之中,多年來行業(yè)一直在喊產能過剩,實際上鋼廠比誰都更清楚。但大家就是死撐著等別人減產、破產,然后自己存活。這種掩耳盜鈴的作法連自己都欺騙不了。比較欣喜的是前幾天發(fā)表了關于產能過剩的談話,里面就重點講到了鋼鐵,希望這次真能起點作用。
我說該倒倒,該停停就是指針對落后的鋼廠。關于地方政府,是說正是很大部分原因就是上面兄第所說,為了GDP,為了稅收,為了所謂的就業(yè)穩(wěn)定等原因,一直背后頂著不讓鋼廠倒閉(而不是說把政府倒了,這話我敢說?)。我只是寄愿于這些地方政府的官員若真的為了行業(yè),為了長遠的GDP,甚至說大點,為了中國的經濟,我要勇于斷腕,不要讓鋼廠死撐了。
那些為國企造成巨大損失的相關責任人,沒被處理?呵呵,呵呵呵~~~~
八、鋼貿商的轉變
做生意總有起伏,沒有哪個行業(yè)永遠都是高利潤,當鋼材價格低迷,鋼貿商的利潤沒有以前那么大,甚至有人開始不賺錢或是賠本的時候,他們也在思考是不是可以有別的更好的產業(yè)。
由于鋼貿商都手握巨額資金,逐步的演變之后,鋼貿商把鋼材作為依托,做起了資本運作。將資金投入到房地產、高利貸等其它行業(yè)。如果僅是自有資金,商業(yè)轉變那無可厚非,但如果是銀行的短期貸款被長投到房地產等行業(yè),那從轉變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注定了后來的悲劇。
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說,當程序和規(guī)則有漏洞,其中又有利可圖之時,轉變也是遲早的事情。
九、漏洞和危機
國家有自己的總體規(guī)劃和考慮,但從我個人角度是認為08底年4萬億的出臺是弊大于利的。好比一個運動員受傷了,本應停賽休養(yǎng),但卻給他打了興奮劑,讓他繼續(xù)比賽,造成的結果只可能是當時引發(fā)不知情的觀眾狂呼,可是時間過后,留給運動員的只可能是更加沉重的傷痛!獋人意見。
之前鋼材就有大的下跌,但當時的情況遠沒有現(xiàn)在這么嚴重。當救市的興奮劑打到市場的時候,整個行業(yè)各條線上都膨脹了。鋼廠再擴產,鋼貿商在融更多的資金,銀行拿著錢攆著商貿商,更多的大國企也參與了進來,下游需求市場也火了,房子接著蓋,高鐵一個個上電抗器作用……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之前所說鋼廠、鋼貿商、銀行(影子銀行)之間的合作方式,看看到底漏洞都在哪?——我相信有很多現(xiàn)在身陷泥潭的銀行到現(xiàn)在還沒有完全細致的弄明白到底怎么變忽悠了。
開始講了他們三方合作方式是:
1、鋼貿商支付保證金給銀行(或影子銀行)——銀行出全款直接付給鋼廠——鋼廠發(fā)貨給銀行——入庫(銀行的名義)——鋼貿商銷售對應貨物之前支付貨款給銀行——銀行讓倉庫放貨。
商業(yè)銀行一般出的款都是承兌匯票,而影子銀行會根據鋼貿商的需求付承兌或現(xiàn)金,要知道承兌和現(xiàn)金的收費肯定是不一樣的。但與此同時鋼廠也會因為收款是承兌或是現(xiàn)金的不同,定價也有區(qū)別。
2、由于業(yè)務的不斷發(fā)展,鋼貿商不滿足資金直接付給鋼廠,希望自己能有權力支配這些資金,于是自然想起了現(xiàn)貨質押,這里面操作需要鋼貿商起碼有兩家公司參與,假設鋼貿商有兩家公司A和B:
A公司名下有現(xiàn)貨存在倉庫里,于是B公司申請向影子銀行(一般商業(yè)銀行不做這種業(yè)務)支付保證金,影子銀行便支付全額給A公司,相當于影子銀行全額從A公司買下了這批鋼材。等合同到期之后,鋼貿商再用B公司將貨物贖回。貨還是那批貨,A公司賣給了影子銀行、影子銀行再幾個月之后賣給B公司,這樣一圈就轉完了,資金在A公司呆了幾個月。這里面的A公司就相當于是鋼廠的作用。只是貨物已經在倉庫里了。
不管是1還是2,要確保這種商業(yè)合作模式沒有漏洞,起碼要涉及以下主體都是按規(guī)辦事:鋼貿商(這當然是個偽命題,他們要是按規(guī)矩辦,就不會有下文了)、鋼廠(鋼貿商自己的A公司)、集港的碼頭、承運的物流單位(路遠的不止一個承運單位)、貨物入庫后長時間存放的倉庫、銀行(影子銀行)自身。
鋼廠:一般情況下鋼廠的信譽確實是有保證的,而且很多銀行也都執(zhí)行了太小或是產量太低的鋼廠,壓根就不合作,不出款,表面上是回避了風險。但實際上即使大鋼廠,只要發(fā)貨的時候按照鋼貿商的要求,在“貨主”一欄里填上的名字是:“某某鋼貿商(某某銀行)”,這種寫法很正常,大家約定這種表達的意思是說由某銀行代某個鋼貿商訂的貨,但這里面漏洞不就出來了嗎?而且由于銀行自身不懂鋼材和怕麻煩,根本就不和鋼廠聯(lián)系,只是一味信任鋼廠的按時發(fā)貨,有時候要只要求比如45天(發(fā)貨30天,運輸給15天)后能在倉庫見到貨就可以了,其余的發(fā)貨運輸根本不管。
至于貨主的名稱,如果銀行有異議,鋼貿商也可以說:路上運輸各單位都要花錢,如果單位抬頭不寫上我的,我根本沒有權限運輸,我沒辦法給承運單位付錢,那我怎么拉回來?這種要求合情合理啊,誰讓你銀行想圖省事,不用自己的人來處理呢電抗器作用?
碼頭及承運單位:一般鋼貿商都通過很多年的交道,和碼頭及物流公司都很熟悉,貨到碼頭或是運輸時候,需要一個裝船清單,溝通一下,把貨主名字換下還不容易么?把前面的例子中的括號抹去豈不是輕而易舉?甚至有時候船期等不到貨一直放在碼頭,哪天鋼貿商要求承運單位出個證明說你證明下我名下有多少多少噸貨放你那,你出不出?不出我?guī)兹f噸的貨不找你拉了,出了有風險沒?沒風險啊,這幾萬噸貨確實是從鋼廠拉進來,貨主里就寫了這家鋼貿商,而且他也是一直和我在聯(lián)系的,至于中間還有更深的東西,我怎么會知道?
倉庫:能在鋼廠和承運單位上做文章并獲利的,那都是高手了,這種都是短平快。而真正大量的問題是出在倉庫這里。由于鋼材的價值高,一般存?zhèn)十來萬噸的貨,即使按每噸4000元計算,那貨物也有4個億了。所以最起碼的是你倉庫不能把貨弄丟了,或是自己把貨拉去賣了。由于能做這種倉庫的一般都是大國企(也有私人,先不談),所以大家都認為這是可靠有保障的。而貨物入庫之后唯一能證明,注意是唯一能證明貨主的是誰的,就倉庫出具的倉單了。這就好比房子里住的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誰擁有房產證!而倉庫就成了能制作房產證的唯一單位。
倉單都有什么內容?時間、貨物的品種,數量、存放的庫位和最重要的貨主名稱和蓋章。
倉單誰出?倉庫嗎?不準確,而是在倉庫的工作人員。這里面電抗器作用漏洞就大了去了。
銀行(影子銀行)自身:銀行自己怎么會出問題呢?他們雖然是小白,但這幾年也不是沒發(fā)生過問題,行業(yè)不同不懂是正常的,但做人做事的道理是一樣的,多年業(yè)務做下來,即使是豬也能多少明白一點其中道理吧。但是有時候為了業(yè)務量,為了發(fā)展,甚至為了個人私利,都選擇掙只眼閉中眼,或是心存僥幸,得過且過了。事情發(fā)展到后來銀行要求加強監(jiān)管,鋼貿商直接理直氣壯的吼:你這是要搞死我嗎,你還懂不懂怎么玩?
十、鋼貿商的資本運作
前面提到了,很多鋼貿商把大量的資金投到別的行業(yè)。至于去哪了暫先不說了。我們就重點看看鋼貿商是如何把錢弄到的。以下的例子可能太過理想化,但我盡量用最少的例子把常見的手法都包含上,有些細節(jié)沒有交待,歡迎討論:
該鋼貿商擁有A、B公司。經過多年重點經營,這兩公司都是信譽良好,經營良好,起碼反應在財務報表上非常好看。該鋼貿商有關系良好的倉庫C。
A公司與鋼廠、銀行簽有三方購貨協(xié)議。1月初需要從鋼廠進貨4千噸,單價5000元/噸(設月初估價與月末最終結算都是5千不變),總金額為2千萬元。鋼廠在北方,發(fā)完貨之后需要船運至南方C倉庫。
鋼貿商決定這筆錢申請從銀行支付,于是先支付20%保證金即400萬到銀行,銀行出2千萬承兌(6個月)到鋼廠,鋼廠在收款之后陸續(xù)發(fā)貨至碼頭,這條線先放著。
1月5號,鋼貿商找到某國企,要求做一筆現(xiàn)貨4千噸的質押,但這批貨的當前狀態(tài)還是期貨,鋼廠正在發(fā)往碼頭,并且保證這批貨最晚在2月15號之前抵達C倉庫。同時還提供了鋼貿公司與鋼廠的合同,來證明該業(yè)務的確實存在。于是該國企同意出資(別問我為什么會同意)。于是預收20%保證金,每月1.2%的費用,現(xiàn)金支付,最長周期三個月,貨物單價訂為4800元/噸(理論角度上這個價格訂多少都不重要,只是為了風險控制,一般會訂的比原價稍微要低點),總金額1920萬。
鋼貿商以B公司名義支付384萬現(xiàn)金給國企業(yè),該國企收到保證金后支付1920萬至A公司。
1月底鋼廠發(fā)貨完畢,鋼貿商安排船期往南方倉庫C運。船期訂在2月4號,貨物裝船之后,物流公司會出具裝船清單和倉位圖。如果銀行或是國企需要知道的話,鋼貿商會將裝船清單分別提供給銀行和國企。當然在貨主一欄里肯定是有區(qū)別的,提供給銀行的肯定是要明確貨主有銀行的名字,提供給國企的只要不出現(xiàn)銀行的名字就可以了。這還是謹慎的做法,前面說了銀行(影子銀行)為了圖省事,或是不懂,壓根就不知道或是不關注什么裝船清單。
2月5號,鋼貿商拿著裝船清單就可以開始賣貨了,于是找到多年合用的老客戶,將這批貨賣給客戶,單價5100元,總金額2040萬元。約定最晚2月10號上海某碼頭交貨。
至此,該鋼貿商共支出784萬。自己賬上收到現(xiàn)金3960萬,并且其中1920萬已經在一個月之前就到賬了。我之前已經說過,對于這些量大的資金來說,時間絕對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概念。
錢是弄到了,后面是該如何交差的問題了。分輕重緩急,2月10號般到碼頭,鋼貿商通知客戶來提貨(還是要正常玩,畢竟誰也不會抱著玩一把就死的心態(tài)),于是貨便沒有了。
2月15號銀行和國企分別催促鋼貿商要驗貨(或是提供入庫清單),鋼貿商會告訴銀行,貨在北方碼頭集港,一是船期不夠好,而是船不好配,干脆等著下個月的4千噸一起集完港可以不用跟別人拼船了。當然這個前提是你之前就想好,中途沒有告訴銀行已經在運輸。一般銀行也認可這種說法,畢竟也是合理啊,況且我的承兌是6個月到期的,即使我不管貨,你6個月到期之后把錢還給我就成了。當然我也碰到有時候銀行可能上級部門開了個風險提醒會需要去驗貨,那也可以,我們一起去北方碼頭吧,到了現(xiàn)場碼頭的人配合一下,說這堆是我的,那堆是我的,那堆也是我的貨。有過現(xiàn)場經驗的人都知道,除非是下大決心抄標牌,一圈一圈的看,盤了兩三天,有時候還得靠吊機,不然你壓根看不出來。那銀行人的人來也來了,飯也吃了,現(xiàn)場的照片也拍了,差不多了電抗器作用,回去交差吧。
與此同時出資的國企也要貨啊,有兩種解決辦法:一、告訴國企貨剛到碼頭,我就不入庫了,現(xiàn)在就把錢還給你,反正是按天收費,大家都不虧。國企也愿意,為啥,對他們來說,周轉越快當然越好啊,而且資金回來了,這筆業(yè)務結束了。
或者第二種解決辦法:手頭上的錢都花了,現(xiàn)在不想還。那就去倉庫開張倉單嘍,告訴國企,貨入庫了,要不你來點貨吧。注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倉庫是最清楚貨主是誰的單位,如果之前所做的都是打擦邊球,口頭隱瞞的話。這里倉庫出具虛假倉單的一刻,就是明顯的欺騙和犯罪了。
我之前說過,能在鋼廠、物流途中就能玩文章的打的是短平快,是高高手。但大部的情況還是貨物入庫之后,鋼貿商出具虛假倉單將貨物同時抵押給多家國有企業(yè)而套取資金。
銀行和國企的區(qū)別在于,銀行一般出具的是承兌,他們堅定的底線是,你只要承兌到期了把錢還給我就行,中間得過且過,這期間一筆基本上是6個月;
國企在監(jiān)管上要比銀行嚴,后來發(fā)展到自己指定倉庫或是派監(jiān)管員現(xiàn)場監(jiān)管,但如果鋼貿商和倉庫關系做通了,這根本就不是事。
上面舉的例子是最高峰是“一女三嫁”,其實“一女”都算不上,因為最開始只付了少量保證金而訂的貨。而由于時間差,鋼貿商就可以循環(huán)利用這種杠桿模式來進行操作了。事情發(fā)展到后來,所謂“一女五嫁”,“十嫁”都不是事。
《新聞摘要》為化解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行業(yè)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國務院日前出臺《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此舉被視為新一屆政府統(tǒng)籌穩(wěn)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一個重大舉措。
鋼鐵、水泥、電解鋁等傳統(tǒng)制造業(yè)產能過剩的苗頭,至少在5年前便已顯現(xiàn),國家發(fā)改委、工信部等部門也馬不停蹄地出臺淘汰落后產能的調控政策。頗為無奈的是,從這幾年的實際情況看,這些過剩行業(yè)卻陷入“越調控越過!钡墓秩。
產能過剩的背后,是各路資本的盲目逐利,以及GDP考核魔咒下地方政府“有形的手”。這兩股力量交雜后的能量之大,終于令國務院親自出馬。在此背景之下,我們不妨用更高的視角,選取一個樣本,一探行業(yè)的產能過剩對整個產業(yè)鏈生態(tài)的影響;不妨在為中央治理的決心鼓與呼的同時,直視化解產能過?赡芤洑v電抗器作用的陣痛。